我院“濒危剧种保护传承模式创新”项目获得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时间:2018-01-31 栏目:动态新闻 点击: 4025 次

 

编辑:科研规划办

         1月18日,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成果报告会在济南举行,新一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项目正式向社会公布。由我院和金乡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联合申报的“濒危剧种保护传承模式创新”获得表彰。

        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是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省文化创新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表彰30个文化创新优秀成果。该奖项授予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实践中以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实施创新,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项目完成人,每次评奖都代表了近两年山东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的最高水平。这是我院首次获得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填补了我省艺术科研机构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空白。

        本次我院获奖的项目是“濒危剧种保护传承模式创新”,该项目整合了我院自建院以来在山东濒危地方戏曲保护方面的工作实绩,以与金乡县、冠县的合作为范本,系统梳理了在全国具有强烈影响力的濒危地方戏曲“三位一体”保护模式。该项目通过研究山东濒危地方戏曲有关理论以及探索濒危戏曲保护的实践方法,将二者有机融合,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为艺术实践、艺术实践再度上升为科研成果的“理论——实践——理论”研究形式,不但使艺术科研更具指导意义,艺术实践更具学科深度,还开拓性地实现了地方戏曲在系统化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型展示。实践证明,山东濒危剧种保护传承模式创新是保护濒危地方戏曲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因此获得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的肯定。

省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张连三宣读了省政府表彰通告

省文化厅厅长王磊讲话

        18日的成果报告会上,省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张连三宣读了省政府表彰通告,省文化厅厅长王磊代表省文化厅对获奖单位表示了祝贺。王磊说,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是全国唯一经中央批准由省级政府设立的文化创新最高奖。经过层层推荐,严格评选,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共评选出30个创新程度高、示范引领效应强的创新项目,代表了近年来我省文化创新发展的最高水平。新时代为广大文化工作者施展创新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用创新的思维来认真分析文化建设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表现,以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主动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创造更平衡更充分的文化条件。我们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服务效能,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希望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认真学习创新奖典型经验,加大推广应用和宣传力度,为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会上,我院院长张积强代表项目组从省文化厅厅长王磊的手中获颁证书。随后,“濒危剧种保护传承模式创新”还作为获奖项目代表进行了成果发布和现场展示,四平调《姊妹易嫁》选段、蛤蟆嗡《武训舍情》选段登上舞台耀动全场,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院院长张积强获颁证书

        报告会由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主持,省文化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代表,各市文广新局负责人,省有关单位、高等院校、省直文化系统单位负责人,驻济新闻单位代表,部分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报告会。

四平调剧目展演 

蛤蟆嗡剧目展演

延伸阅读:

2017年8月29日,文化部非遗司还以专题简报的形式在全国宣传推广我院首创的“三位一体”濒危剧种保护传承模式,对我院创立该模式进行了高度肯定。简报详细介绍了我院“三位一体”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并指出“地方戏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在实施重点文化智库项目‘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中,首创了‘三位一体’的濒危剧种保护传承模式,开展濒危地方戏曲的抢救工作,对多个地方戏剧种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使濒临消失的地方戏重新呈现在舞台之上,将艺术科研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学术与实践结合,学术指导实践、实践推动学术的良性循环。这套模式成功整合了学术资源与艺术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术研究更为深入地服务于艺术实践,是山东地方戏曲保护的重要经验。”

 

 

 

 

声明: 转载请保留链接: 我院“濒危剧种保护传承模式创新”项目获得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http://www.sdysyjy.com/info.aspx?ai_id=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