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艺术研究院2020年度报告公开

时间:2021-03-30 栏目:动态新闻 点击: 1696 次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2020年度报告公开

 

    一、法人登记事项

证书号:137000000515  

单位名称:山东省艺术研究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门类理论研究工作;收集、整理、保存全省珍贵的文化艺术图文声像档案资料;参与组织全省重大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指导全省重点剧目创作、排演。

住所:济南市山大北路27-2号

法定代表人:林凡军

经费来源:财政拨款

开办资金(万元):262(万元)

举办单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二、人员编制

上年末:55;本年度:55

三、从业人数

上年末:47;本年度:50

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

2020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并进行了举办单位变更和法人变更。

五、业务开展情况

2020年,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最新指示精神和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和厅中心工作,坚持“文艺战疫”,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加强基层党建,以党建促进单位工作创新发展

(一)落实年度党总支学习计划。每月组织总支会议集体学习,各支部也能结合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分支部进行党日学习活动,各支部共组织学习活动40余次。同时,发挥党员干部学习自主性、自觉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集中学习、知识竞赛等。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的同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各支部自行开展小组学习讨论,为党员干部学习交流提供平台。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一直以来,单位领导班子自觉加强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办事规范、程序健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厅党组的要求,认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党建科学化水平,真抓实干,实践在先,做到了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制定了党总支和领导班子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按照自查和整改的要求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全院党员的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积极组织全员党员进行定期的理论学习,通过集体学习,党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工作态度更加端正。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的同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单位上下形成了整体环境好,学术氛围浓,风清气正,人心思进,同志们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局面。

(三)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我院现有总支成员5人,基层党支部4个,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严格党内生活,坚持“一岗双责”,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配齐配强专职党务干部,党组织成员齐备;领导班子成员均开设了专题党课,党员到课率超过80%;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集中学习。因疫情原因,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文章,坚定信心,切实做好防控工作,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积极参与厅机关组织的党员领导干部及党支部书记培训活动,增强干部素质、提高理论能力;在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中,活用“学习强国”和“灯塔-党建在线”平台,坚持动员院全体党员及非党干部每天浏览学习,疫情期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利用平台参加线上主题党日、参加党员大会等;总支书记在疫情期间利用在线平台讲授党课;定期召开丰富多样的主题党日、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带领全体党员集中学习;联系洪北社区,院党总支与洪北社区进行联动,服务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线上观看红色影视剧目,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激励继承红色基因;组织党员干部赴郓城、省档案馆等参观红色记忆展览,加强党性教育;春节前总支成员按时走访老干部,并向老同志长期以来为单位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五)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领导班子自觉遵守中央、省委有关廉洁勤政的各项规定,认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实行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无违法违纪现象。同时,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清单,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总支成员和各支部成员都能以身作则,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二、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着力推进攻坚任务落实

(一)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宣传、引导抗击疫情工作。

两家单位发挥职能特长,坚持文艺“战疫”路线,广泛动员单位业务人员、院属非遗传承人,第一时间创作了一批反映文艺战“疫”的作品,先后推出山东琴书《心手相牵》、山东快书《齐心协力抗病毒》《钱沿和小全》、儿童诗朗诵《我的心愿》、歌曲《有爱,有你》、柳子戏戏歌《铿锵之行》等16个作品;联合山东歌舞剧院,制作音乐MV《保重》《抗疫战歌》《出征》等;用特殊的排练方式,创作了一部反映山东女医生驰援武汉的音乐剧《除夕的月亮》,进行线上播出。上述作品先后被十余家主流媒体选用转载,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了缅怀所有在疫情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济南南部山区举行清明植树缅怀活动,并在4月4日国家哀悼日期间,向所有因疫情逝世的烈士和同胞静立默哀;开展“除了感恩,已别无所有”线上经典诵读活动,为抗疫一线的英雄和全国为疫情自愿封闭的人民而歌。

(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扶贫攻坚。

完成濒危剧种金乡四平调“三位一体”保护工程四平调研究科研写作任务,共计14万字左右。四平调“三位一体”保护剧目及纪录片也已基本完成前期创作工作;

启动了第五个保护项目——临朐周姑子戏保护工程;完成中韩合作双语话剧《春香满客栈》首演,该剧突出表现了《庄子》《春香传》、长鼓、春节等传统文化元素,并成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重点工作——2019韩国·中国山东文化年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积极参与扶贫建设,先后分三批五人次向我省基层输出专业技术力量。截止到2020年11月,我院现有6名干部职工分别在微山县、滕州市、淄博周村区、潍坊市、威海市等地有计划地开展基层服务、扶贫济困、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等活动,共走访党员群众700余人次,个人筹集社会资金500余万元,帮助基层建立扶贫设施、提升就业人口、解决实际困难、开展文化下乡等,有效的完成了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旅游扶贫攻坚的任务。

三、围绕文旅中心工作,做好年度重点任务

做好“大师引进工程”和“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重点工作任务。年内,总结前期“大师引进工程”阶段性成果,出版舞剧《易·行》成果光盘,并在山东师范大学开展演出活动;年内完成了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我院设立的“刘桂成戏曲名家工作室”建设任务,完成验收工作。建设期间两名学员共完成12部大戏,13部小戏的创作,其中8部大戏和9部小戏已被院团排演立上舞台,作品多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国家级剧目展演以及省级剧目展演和各种资助16项;完成“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金乡四平调工作任务,创排剧目《鸡黍之约》,完成科研成果《四平调研究》。

在《人文天下·戏剧丛刊》编辑出版工作方面。完成年内6期戏剧类专业性刊物编辑出版工作任务,并变更《人文天下》刊物办刊主体,将承担该刊物后续全部工作任务。《人文天下》目前已成为业界认可度较高的专业期刊。截至2020年,刊物文章在中国知网的总下载量达到300850 次,在今年发布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 用户关注度报告(2019年度)》中,《人文天下》在艺术学领域排名全国第二;201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索引收录的文章有255篇。

在山东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办公室工作方面。协助做好国家艺术基金剧本推介,促进剧作者与排演院团接洽沟通;组织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就申报指南、文本撰写进行指导,协助项目主体组织剧目加工修改;协助做好国家艺术基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舞台剧和作品主题创作资助项目申报工作。

在单位文明创建工作方面,高质量完成2020年度文明创建复查工作,继续保有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四、切实履行职责,高质量完成核心业务工作

(一)继续保有“戏剧研究”、“文艺学”和“曲艺学”学科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三五”重点学科项目;做好山东省“舞台科技”重点实验室工作,稳步推进科研成果《管风琴安装技术标准》的制定;完成了文化和旅游部重点项目“剧种大全”吕剧、山东梆子、五音戏、柳腔、莱芜梆子等五个剧种的初稿撰写和“大百科戏曲卷三版”剧种分支山东部分的条目修改;出版《山东地方戏传统剧目集(哈哈腔)》及音视频资料;截至2020年11月,单位业务人员在《戏剧文学》《民俗研究》《中国戏剧》等国家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上刊发论文13篇;出版《戏缘人生》《元杂剧美学研究》等专著;院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课题、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专项”课题等共计17项,其中6项已完成结项。

(二)抓好文艺精品创作。作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重点工作——2019韩国·中国山东文化年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推出中韩合作原创小剧场话剧《春香满客栈》,2020年1月8日首演,这是两家单位近年来连续推出的第5部中韩合作话剧作品;主持创作了儿童剧《荡起双桨》《等你回家》、话剧《阳光大姐》等,其中《荡起双桨》获评2020全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项目;与山东省柳子剧团达成协议,启动融合剧《罗刹海市》的创作,目前前期剧本创作已基本完成,预计12月开始剧目排演;启动2021年重点剧目《北海银行》创作工作,年内多次赴省内相关地市采风、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剧本前期素材汇集及剧本大纲。

(三)持续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实施山东琴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顾成德抢救性记录及山东琴书代表性曲目全本《包公案》录制;完成东路山东琴书长篇《呼延庆打擂》成果书籍和光盘的出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文学上卷》山东部分100万字文本的整理、编辑,交付项目实施单位;广泛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举办庆祝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德音古琴品鉴会”、纪念高松如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国之正音——茅毅老师古琴艺术赏析会”等系列非遗活动。

(四)创新艺术档案工作方式,完成年度艺术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登记记录传统剧目14229册,整理历年戏剧丛刊及人文天下2863册,院藏个人专著500余册。整理个人捐赠资料剧本36部、书籍28本;启动“山东省艺术档案保护工程”,盘查了我院集中保存的艺术档案和散落于院内各研究机构的艺术档案;联合省档案馆,启动共建“山东省艺术档案馆”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筹备和方案制定。

(五)参与全省各地重大文化艺术研究项目和创作项目。年内,有1人被纳入山东智库高端人才专家名录;3人次获选文旅部2020年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编剧高研班和戏曲艺术人才高研班;1人次获选参加2020年度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在我省各基层院团艺术创作过程中,两家单位创作人员参与创作了大弦子戏《黄花寺》、山东梆子《承诺》、传统剧目《三赶婿》《将军山》及2020山东新年文艺晚会戏曲专场演出等活动,其中部分作品获评全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项目、济南市文艺精品工程等,较好的完成了指导全省重点剧目创作工作任务;组织单位骨干业务人员集体赴江苏昆山观摩中国百戏盛典,提升专业人员研究和创作眼界。

(六)年内集中力量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岗位培训和职工教育。开办“山东艺术讲坛”,年内举办七期,邀请到国内及省内艺术科研、学术期刊、戏剧创作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院内科研人员讲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提升职工业务培训质量。

(七)积极开展业务交流和信息宣传,通过网站与新媒体等渠道传播艺术研究与创作活动。截至11月,通过单位官方网站发布46条、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82条;8月起,对我院官方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重新设计网站功能模块和外观设计,提高单位网站安全性和友好度,目前新版网站线下设计工作已完成;在扩大社会合作方面,与山东技术产业研究院、山东省档案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水彩画院等展开业务交流,并借助文旅部科教司和全国艺术科研院所联盟平台,与天津、甘肃等全国其他地区兄弟院所展开跨地区交流合作,在文化产业研究、文旅融合研究、水彩画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进展。

五、主要社会影响和获奖情况

由我院林凡军牵头起草的《关于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的建议》作为省智库高端人才工作要报获得省领导刘家义、杨东奇批示肯定;《山东演艺供给体系建设研究》获得2020年度山东智库创新项目二等奖;由我院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山东琴书寻根系列活动”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创作项目戏曲《将军山》、儿童剧《荡起双桨》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名录。

《大众日报》2020年2月24日以《音乐剧<除夕的月亮>与观众见面》为题报道我院抗疫作品音乐剧《除夕的月亮》创作情况和社会反响;《大众日报》2020年2月28日以《念同胞一声号令逆流上,请战驰援奋勇担当》为题报道我院抗疫作品柳子戏歌《铿锵之行》创作情况。

 

六、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名称及有效期

    本单位业务范围未涉及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事项。

七、资产损益情况

2020年度,本年度收入1683.72万元,其中财政收入1683.28万元,本年度支出1683.72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434.64万元,我单位本年度净资产为95.62万元,与去年相比,减少了19.13万元。

八、绩效和受奖惩情况

本院获山东省省级精神文明单位荣誉;全员年度考核合格,按照有关规定发放了精神文明奖励和绩效工资等,同时对年度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了表彰奖励。

九、接受捐赠资助及其使用情况

十、涉及诉讼情况

十一、社会举报投诉情况

 无

十二、登记管理信息公开情况

已按规定进行了登记信息公开备案。

十三、其他情况

 

声明: 转载请保留链接: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2020年度报告公开 http://www.sdysyjy.com/info.aspx?ai_id=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