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18 栏目:动态新闻 点击: 9070 次
2014年4月18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成立座谈会在研究院二楼会议室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主持座谈会。
徐向红厅长在讲话中指出,六十年一甲子,在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走过六十年光辉历程的时候,由所改院,是值得庆贺的一大喜事。山东艺术研究所改为山东艺术研究院,本身就是对艺术研究院六十年来的丰硕成果和深厚积淀的充分肯定。山东许多经典的舞台艺术作品都有研究院的影子,与研究院的贡献是分不开的。研究院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剧作家、评论家,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研究院要珍视并铭记光辉历史,不断加强业务建设,提高艺术研究水平。其次,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文化艺术事业的全面繁荣,亟需要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由所改院,是适应新的形势任务的需要,使艺术研究院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新的起点上为全省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和人才保障。下一步,艺术研究院要坚持高点定位,向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艺术科研机构学习,争取把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办成“山东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要着眼于全省文化艺术事业的全局和长远发展,科学布局研究院的学科建设,把研究院打造成为更加综合、更加全面的艺术科研机构。要坚持人才强院,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加快建设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科研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在山东乃至全国有地位有影响的领军人物,甚至培养出大师级别人才。要坚持整合资源,秉持“开门办院”的理念,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加强与文化部和全国各艺术科研院所、文化单位、高等院校的联系。创新体制机制,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形成学科优势,学科高度。要坚持品牌意识,在继续保持艺术研究院传统品牌学科优势,特别是地方戏曲创作评论品牌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空间,发展新的优势学科,形成新的优势学术品牌。研究院原有学术期刊《戏剧丛刊》凝聚了几代人心血和汗水,受到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肯定。下一步,要坚持办好《人文天下—戏剧丛刊》,将其打造成为文化艺术科研工作的学术阵地。向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举办高层次的研究学术会议,以及围绕文化艺术科学研究热点难点问题举办的学术年会、专题论坛等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学术会议品牌,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徐向红强调,研究院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默默奉献,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敬佩,精神可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省文化厅将全力以赴支持研究院的发展,做研究院的坚强后盾,协调解决好工作场所、资金投入、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陈鹏副厅长主持座谈会时指出,研究院的发展要做到“内外结合”。对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对外整合资源,整合人才队伍,为研究院的发展服务。要做到“上下结合”。对上眼界要高,向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一流科研艺术机构学习;对下要扎根到基层,扎根到一线,和山东各地市的科研院所、院团集中合力,形成山东由上而下的科研力量。要做到“点面结合”。要抓住自己研究的中心点,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品牌;面向时代发展,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延伸扩展研究领域。
研究院院长张积强在成立座谈会上介绍了研究院的有关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一是健全完善学科体系,强化艺术理论研究。将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机构设置为蓝本,参考借鉴其办院模式和办院思路,根据自身学科建设和山东文化工作的实际需要,重新规划、配置科研机构,健全完善学科体系,科学谋划学科建设。紧密联系实际,研究规律,提升认识,创新理论,对文化建设、艺术创作,尤其是对舞台艺术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并把它上升为规律,上升为理论,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新时代的艺术创作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艺术创作的实践。二是加强省内市域合作,强力传播齐鲁文化。与全省各市加强紧密合作,以齐鲁文化的传承系列工程为抓手,探索省级艺术研究机构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的新模式,为重大文化事件、传统文化项目的挖掘整理和宣传提供智力支撑和理论保障。三是借助“大师引进工程”,加强重点学科、学术品牌建设。依托“大师引进工程”聘请知名学者,整合优秀资源,带动促进全院科研建设。充分发挥研究院戏剧学、文艺学两个重点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依靠他们的学术性和权威性,选好课题,把这两个重点学科打造成名副其实、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吸纳和联合省内外专家、高等院校,争取更多的课题项目,为科研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专业人才创造更宽阔的科研环境,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快速成长的平台,真正提高和增强研究院的文化软实力和品牌效应。四是多措并举,创新机制,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科研机构。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制度,形成有利于跨学科研究的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把已有的科研人才队伍巩固好;另一方面也要借着“所改院”的契机,借助好的政策吸纳高端人才,增加科研骨干,增强创新实力。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制定全院中长期科研规划,集合团队,整合资源,推出一批有历史价值、时代意义、社会影响的重点课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专业评价的制度化和标准化。
座谈会上,省文化厅部分处室负责同志,殷目华、孟令河等老领导和专家代表,以及青年业务人员代表分别发言。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前身是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是山东省文化厅直属文化艺术科研机构,长期承担着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创作、文化艺术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和全省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工作职能。曾拥有一批在全国戏剧行业中知名的专家学者,先后主持、参与创作了《李二嫂改嫁》、《奇袭白虎团》、《孙安动本》、《红嫂》、《苦菜花》、《墙头记》、《两狼山》、《春秋霸主》、《补天》、《瑞蚨祥》等在全国有影响的经典剧目;参与编撰了《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志》等国家重要文艺集成;挖掘、整理、收藏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艺术资料,在国家艺术史上留下过浓重笔墨,产生过非凡的社会影响力。
下一步,省艺术研究院将根据自身学科建设和山东文化工作的实际需要,重新规划、配置科研机构,健全完善学科体系,科学谋划学科建设。对文化建设、艺术创作,尤其是对舞台艺术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新时代的艺术创作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艺术创作的实践。与全省各市加强紧密合作,以齐鲁文化的传承系列工程为抓手,探索加强省内市域合作,强力传播齐鲁文化。依托“大师引进工程”,聘请知名学者,整合优秀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学术品牌建设。通过健全资源配置制度,创新人才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估体系等措施,多措并举,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科研机构。
声明: 转载请保留链接: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http://www.sdysyjy.com/info.aspx?ai_id=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