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厅厅长王磊调研省艺术研究院 省戏剧创作室

时间:2016-11-14 栏目:动态新闻 点击: 7299 次

编辑:科研规划办

 

        11月9日,省文化厅厅长王磊到省艺术研究院、省戏剧创作室调研指导工作。

省文化厅厅长王磊

      王磊厅长首先参观了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特藏馆、演播厅,调研了珍贵艺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护工作,观看了舞剧《兰》主要演员的排练活动。随后,听取了省艺术研究院、省戏剧创作室发展情况的汇报。

参观我院特藏馆,调研珍贵艺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护

参观我院演播厅,观看舞剧《兰》主要演员的排练

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省戏剧创作室主任张积强向王磊厅长汇报两家单位工作

        汇报中,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省戏剧创作室主任张积强着重向王磊厅长汇报了两家单位的发展历史、工作思路、成果实绩和社会反响。

汇报现场

        听取汇报后,王磊厅长首先高度肯定了省艺术研究院和省戏剧创作室近年来取得的各种成绩。她指出,与其他普通社会公众较为熟悉的、“热闹”的领域相比,艺术研究和戏剧创作工作的领域相对冷僻,大众了解不多。在这种情况之下,两家单位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两家单位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工作思路清晰,能够紧密结合当前各领域、特别是文化领域内的中心工作。如《儒学与艺术学论丛》,就是在习总书记孔子研究院讲话发表后不久,省艺术研究院自主选题的项目,体现了工作的敏锐性和主动性。

        二是全体员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出了自身和单位最大的能量,值得赞许。

      三是各项工作“接地气”。如“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中的濒危地方戏曲保护项目,能够走入基层,同县一级党委政府部门合作,即拯救了地方濒危剧种,又引起了地方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非常难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我们文艺工作者就应该“眼光向下,重心下移”,多接地气。这方面两家单位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四是工作具有主动性,善于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不等不靠,攻坚克难。如通过改变单位属性的方式解决专业技术职称聘任难题,说明我们的领导班子是善于动脑筋的。

        总之,两家单位过去几年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收获颇丰,改变了单位的精神面貌,提振了士气,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随后,王磊厅长对两家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艺术研究要多出成果。艺术研究的实力主要体现在课题立项级别和成果受奖层次,省艺术研究院要在这两个方面加大力气,多下功夫。要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手段,强化人才队伍,加强学科建设,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条件,取得更高端的学术成果和更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艺术创作要多出精品。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创作,立身之本是作品,文艺创作应当是我们中心工作的源头。希望省艺术研究院和省戏剧创作室立足“十二艺”,统筹策划、认真研究、深入思考,要当仁不让、勇挑重担、努力创作,打造出能够代表山东文化形象、反映山东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艺术精品,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检验、党和政府检验的艺术精品。

    三是要真正成为文化工作的“智库”。省艺术研究院和省戏剧创作室要紧紧围绕文化中心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省文化厅的发展、为山东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努力提升山东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在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战略全局中的影响力,提升文化系统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贡献度。一方面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解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在文化研究本体上多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做大平台,做强品牌,以此吸引更多、更为顶尖的智慧增援山东文化,拓展智慧外沿,打造文化“智库”。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继续完善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充分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保护好、并不断强化专业人才的合法权益。只有机制完善了,艺术研究才能多出成果,艺术创作才能多出精品,两家单位才能真正成长为山东文化工作的“智库”。

   王磊厅长最后强调,摆在省艺术研究院和省戏剧创作室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两家单位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搞好自身建设,更好的吸引人才、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为山东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省文化厅办公室、艺术处、人事处、财务处及省艺术研究院、省戏剧创作室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加了调研。

声明: 转载请保留链接: 省文化厅厅长王磊调研省艺术研究院 省戏剧创作室 http://www.sdysyjy.com/info.aspx?ai_id=881